陪伴宝宝成长是一件幸福的事情,宝宝出生后和妈妈的关系最为亲密,但这份亲密也让很多妈妈感到头疼,当孩子反应过来妈妈不在身边时,就会不吃饭、不睡觉、哭闹不已。分离焦虑,让妈妈感到宝宝对你独一无二的依恋和爱的同时,也被这种“甜蜜负担”束缚着。
分离焦虑通常是指婴幼儿和妈妈,或者是其他照顾他的人产生了亲密的感情,当妈妈或者其他照顾他的人分开时,他就会焦虑不安,哭闹等,拒绝你的离开,让你继续陪着他。
宝宝可能会在7-9个月,甚至是更早的时候表现出分离焦虑的迹象,那么家长怎么缓解宝宝的分离焦虑呢?
进行短暂的分离练习
如果宝宝主动离开你,那么分离接受起来会更容易。
这种情况常见于爬行期的宝宝,当他爬离你的视线之外,独自去探索时,不要立刻跟过去(环境要安全),等几分钟再去找他,当他需要你的时候,站在原地跟他大声说话,告诉他妈妈就在这里,然后慢慢走过去或者是等孩子爬回来。
和宝宝进行小小的告别仪式
当我们要去工作时,不要偷偷溜走,在和孩子分开前,要有一个不太敷衍的告别仪式。陪孩子玩一会,并且用愉快的心情告诉他,妈妈就要去上班了。跟孩子约定好回家时间,让孩子能有明确等待时间。
出门前,亲亲宝宝或者是向孩子挥挥手,和孩子告别时间不要太长,不然也可能引起宝宝焦虑。
回家后高质量陪伴
离开、回来,是你和宝宝之间的承诺。“妈妈回来了!”给宝宝一个大大的温暖的拥抱。让宝宝通过你的言行感受到,上班是高兴的,短暂的分离不是可怕的事情。在家的这段时间,和宝宝多做一些只属于你们之间的亲密行为,比如妈妈给宝宝洗澡,讲睡前小故事等等。让你们短暂相处变得更加特别,也值得宝宝用一整个白天来期待。
跟孩子亲密无间固然是好事,但是该分离时,也千万不要犹豫,对孩子一步不离的陪伴并不是孩子需要的安全感,孩子能看着你离开,还有信心和勇气等待你回来,这才是安全感。睡着孩子长大,分离焦虑会逐渐消失。但你可曾想过,成长是不可逆的,如此亲密无间的时光,其实真的只有那么短短几年。
卡比园托育|梦始于此,伴你童行!